本课程属于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适用于审计硕士(MAud)、会计硕士(MPAcc)、资产评估硕士(MV)、工商管理硕士(MBA)等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需要学习和了解审计理论和高等审计学知识的博士研究生和其他类型研究生。
课程建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为要求,以培养服务党和国家的各行业审计监督人才为导向,坚持思政育人的教学理念,在设计课程建设框架时,既强调理论与实务的结合,也突出对审计未来发展趋势的洞察,并重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创新。
课程内容分为“审计理论篇”“审计实务篇”“审计拓展篇”三大板块,共16讲;在具体讲授每一部分理论知识之前,先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养目标”三方面归纳明确该部分的学习目标;“审计理论篇”主要从学理角度介绍了审计环境、审计目标、审计报告、审计理论结构、审计方法、审计规范、审计责任等审计相关理论知识;“审计实务篇”教学内容包含了“社会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三种审计类型,每一种审计类型详细介绍了其原理知识和实务操作,实务操作部分涉及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审计、舞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实践、合规审计等丰富的内容;“审计拓展篇”探索了数字技术对审计的冲击与应对、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及大数据审计实务等未来审计的变革趋势。
课程教学团队由理论教师、案例库资源开发教师和实务教师三个部分构成,包括具有深厚学术理论功底和丰富教学经验的高校教师,以及具有敏锐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和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实务专家,共10人,其中,来自高校的教师6人(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来自实务界的教师4人(正高级会计师1人、高级会计师1人、高级审计师2人)。
为充分达成课程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着重突出以下特色:
1.强调专业技能与思政育人的高度融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深刻与清晰理解审计理论知识和体系,熟练掌握社会审计、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三种审计类型的原理与实务,培养和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知识、技能、素养”设定学习目标,既包括相应部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目标,也强化课程思政目标,即“立足国家善治、践行道德教育、提升全方位审计监督与治理能力”,如,宣扬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培养服务国家善治的各行业审计专门人才,强化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培养坚守职业底线的各类财会审人才,重视审计思维和业务逻辑、培养驾驭复杂问题的专业性创新型人才等,精准对接人才培养的知识性、价值性和实践性需求。
2.强调理论知识与实务技能的双维平衡
本课程内容丰富而全面,主要分为“审计理论篇”“审计实务篇”“审计拓展篇”三大板块,“审计理论篇”主要从学理角度介绍审计相关理论知识;“审计实务篇”教学内容包含了“社会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三种审计类型,每一种审计类型详细介绍了其原理知识和实务技能;“审计拓展篇”探索了数字技术对审计的冲击与应对、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及大数据审计实务等未来审计的变革趋势。本课程共16讲,理论知识主要分布于“审计理论篇”及“审计实务篇”每一种审计类型的第一讲——“原理”部分,充分考虑理论知识与实务技能的最佳平衡。
3.强调对审计未来发展趋势的洞察
“大智移云物区”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审计环境与审计客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引发审计技术、方法与模式的重大变革,“审计拓展篇”探索了数字技术对审计的冲击与应对、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及大数据审计实务等未来审计的变革趋势,为学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全方位透视数据时代的未来审计提供前瞻性的洞察,有助于学生未来从事该领域的理论、实践与探索研究。
4.强调理论教师+实务教师的“双师同堂”授课模式
本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且师资较强。为了确保学生既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审计实务篇”和“审计拓展篇”突出了理论教师+实务教师的“双师同堂”授课模式特色,分别由高校教师从理论角度讲解每一个审计类型的原理知识,由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的实务教师从自身工作实践的角度以实际案例方式介绍该审计类型的工作实务。
5.强调互动式教学及教学方式的创新
本课程强调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方法,除了采用知识详解、大量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教师出镜讲解的教学方法之外,还采用审计现场教学、情景模拟、动画演示、对话式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确保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的有机结合。
6.配备丰富的学习资源
本课程还配备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完整而丰富的材料,包括:PPT课件,审计硕士知识点案例库,课程大纲,课程导学,讨论分析,作业,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等丰富题型的考核测试题,参考文献及相关网站学习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