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础:以“电车难题有答案”为主题,开展针对性的案例教学
电车难题是由哲学家菲利帕.福特(Philippa Foot)于 1967 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出来的,经过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J. Sandel)在《公正》的公开课介绍后,该命题引发了全世界更广泛的传播与讨论。
该难题可以简述如下:假设一辆有轨电车刹车突然失灵了,它正飞速向前行驶着,它前面有两条轨道,一条上有五个人,一条上有一个人。如果你是一个路人,可以扳动道闸让电车转向,你会将电车转向第二条轨道、轧死那一个人,以拯救第一条轨道上的五个人吗?根据历年来的调查统计,多数人会选择扳,认为牺牲一个救五个是值得的;但也有不少人选择不扳,认为生命价值不应以数量来衡量,且任何人都不应成为别人的工具、被任意牺牲。
(二)课程理论:以“十个认知思维工具的理论体系”为理论依据,给予学生思维工具
本项目研究人用原创格局理论体系十个认知思维工具(格局、能量、善恶判断公式、躬身入局、无知之幕、多中心、万有引力、高维共存、三元色、背包问题)和一个理论压缩包(存在度)对热点事件进行分析解释,作为理论工具的实际应用,旨在用一种简便高效的方式帮助研究生透过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看到本质,迅速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知识积累;同时,培养对新闻事件的洞察力,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实现传播效果。
(三)课程依托:以社会热点事件为依托,培养学生分析与评论的能力
从近年来的社会热点事件中找到与伦理学相关的案例,包括汶川地震、兰州铁路事故、无人驾驶汽车的伦理问题、电影《唐山大地震》的选择难题、滴滴空姐遇害案等历年来引起公众广泛讨论的社会热点话题,将其作为电车难题的现实对照进行分析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