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是临床课之首,是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与临床各学科课程的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只有经过内科学的进一步讲授和临床实习,才能达到深入理解和掌握,临床各学科则必须以内科学作基础,才能更好地熟悉本学科的特点和技能。本课程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主要介绍中医内科学发展源流、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及特点、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思想与原则、中医内科疾病的辨证论治概要等。通过总论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把握以五脏系统为主,掌握各系统病证总的发病机理与病机特点、辨证要领及其治疗用药规律等。起到提纲挈领、执简驭繁的作用。各论部分介绍各系统的具体病证,使学生对各系统病证诊治规律的普遍性,能有一个总体认识与系统理解,并深人学习,掌握临床实际本领。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临床诊疗能力,并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国家荣誉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精神,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发扬红旗渠京生。增强科研创新意识,最终实现“按岗设计、强化能力、提升素质、零距离上岗”的课程教学目标。
按照“工学结合、职业导向、能力本位”的理念,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实践内容,以真实工作为教学情境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在教学实施中以岗位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任务驱动、行业标准牵引,理论和实践并进的教学模式。以完善的学习资料、丰富的教学资源、真实的实践环境作为课程的基础和支撑。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课程融理论与实践,职业能力与素质为一体的教学形式。
《中医内科学》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信息化混合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听课、小组讨论、观察、表述、实践操作等途径掌握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将理论与实践进行零对接。在知识讲授过程中在传统线下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线上教学平台进行线上讨论、答疑、测试、作业布置、头脑风暴等活动,并通过上传至平台丰富的资源,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的巩固学习,实现了课程信息化混合式教学。通过课程教学实践,在整个学习期间,使学生学习更愉快, 课堂气氛更活跃, 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信息化教学充分带动课堂气氛, 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劳逸结合, 更有针对性地课前预习, 丰富的课后活动和练习能够达到巩固课堂内容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 使在课堂上玩手机、看与课程无关内容信息的学生减少;课间课下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主动查看发布的任务, 利用碎片时间完成课后作业, 同时随时查看教师的评价, 提高学生对教师评价的关注。培养了学生的家国人文情怀,拓宽了学生认识问题、认识世界的视野,塑造其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课程展示的案例、视频、图片紧贴社会热点、学生生活实际,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关切度。将思政教育贯穿在课程教学全过程,持续培育学生良好品德与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