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主讲教师简介及在线课程团队分工
《植物生物化学》慕课课程由生物化学教学团队7名教师主讲,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全国优秀教师,又有极具活力的青年教师。团队具有现代教学理念,注重教学改革研究,获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团队成员热爱教学工作,教学能力较强,先后获得全国微课教学比赛(生命科学类)三等奖1人次、省级教学比赛优秀奖1人次、校级教学比赛特等奖2人次、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1人次。根据主讲教师的教育背景及学科专长,在线课程分工如下:李 靖 蛋白质化学及其生物合成课程设计与讲授;贾璐 酶化学及生物氧化课程设计与讲授;余进德 核酸化学及其生物合成课程设计与讲授;陈玉惠 植物中的糖类物质及代谢课程设计与讲授;任梅蓉 植物中的脂类物质及代谢以及含氮小分子代谢课程设计与讲授。同时,上述主讲教师及赵宁、冯小飞老师还承担了生物化学基础实验的演示与讲解。
(2)课程主要内容
《植物生物化学》课程是本校林学、森林保护、植物保护、园艺、农学、园林等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生物化学》课程在我校开设已近四十年,每学期均有授课,后期随着专业细化,逐渐发展出以《植物生物化学》为主导的多元课程体系。多年教学实践为课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充实的题库资源。课程相关内容具体如下:
① 授课对象 本课程授课对象的主体为林学、森林保护、植物保护、园艺、农学、园林等专业的本科生,每学年授课人数在500人以上。
② 主要内容 本课程分为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两部分。理论讲授分为八章,基本涵盖了植物生物化学的核心内容。第一章为蛋白质化学,讲述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重要理化性质;第二章为酶化学,讲述酶的结构与功能、以及酶促反应动力学;第三章为核酸化学,讲述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第四章为生物氧化;讲述线粒体氧化体系与氧化磷酸化;第五章为植物中的糖类物质及代谢,讲述植物中存在的重要糖类物质的结构、功能、代谢反应及调控;第六章为植物中的脂类物质及代谢,讲述植物中存在的重要脂类物质的结构、功能、代谢反应及调控;第七章为含氮小分子代谢,讲述以氨基酸为代表的含氮小分子在植物体内的分解与合成;第八章为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讲述DNA复制、RNA转录及蛋白质的生物学合成过程。实验部分包括了生物化学分离、制备、分析、鉴定技术(比色、层析、电泳、离心等)的基本实验原理及操作技能。
③ 学习效果及课程评价 本课程作为高等农林院校林学、园林、农学等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本校授课对象较为广泛,人数较多。为更好地贴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团队成员在多年教学过程中反复修编授课讲义,并在此基础上编撰了一部适用于农林院校本科、专科教学的《植物生物化学》教材及配套实验教材《植物生物化学实验》(均由高教社出版),同时编写了校内自用《生物化学习题集》。在对学生的考核过程中,注重过程考察,形成了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试”的完善的考核体系。“量身定制”的教学设计不但提高了教师的执教水平,也获得学生的一致认可,学生评优率达到100%。
④ 课程分析 现行资源积累是慕课课程建设的坚实基础,本课程无论是内容广度还是讲解深度的编排都较为合理,适用性强,基本能够满足现行授课对象主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需求。通过慕课的“平台功能”不但能更好地提高在校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同时还能面向社会开放,以满足社会对《植物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及基本原理了解、学习的需求。由于课时和能力所限,本课程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例如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性还可以做得更好,互动性的问题还可以适当增加,实验部分的考核还不够成熟等,在后续的课程建设中,这些都是需要思考和完善的方面。
(3)课程特色
《植物生物化学》慕课是在我校生物化学一线教师多年教学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线课程。该课程在知识体系构架、课程内容设计、教学保障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课程建设过程中,团队出版了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植物生物化学》及配套实验教材《植物生物化学实验》。
① 知识体系构架完整
《植物生物化学》课程体量庞大,需要同时兼顾经典生物化学的核心骨架以及植物特有且重要的生物化学知识。该慕课在设计之前,充分调研了生物化学与有机化学、植物生理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的衔接,在有限的时间内,既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完整,又不至于重复其他课程的重要内容。课程构架以《植物生物化学》教材为依据,注重整体性与连续性。同时,课程还设置了实验教学内容,通过8个植物生物化学实验的讲授及操作演示,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对生物分子的分离、制备、分析、鉴定等技术基本实验原理及操作技能有直观的了解。
② 课程内容重点突出,特色鲜明
该慕课在知识框架完整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由于慕课课程具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优势,团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采取逐级细化的方式,按“核心-重点-难点”进行课时分配,在核心内容中选择重点,重点内容中选择难点进行详细讲述。一些基础的、容易理解的知识则作为线下内容自行完成。这样,学生可以运用慕课平台功能实现课前知识导入,了解学习重点;课后则可通过慕课复习重难点,以保障学习的连续性。
同时,在课程的内容选择上展现了鲜明的“植物性”特点。考虑到国内农林院校林学、农学、植保、森保、资源、园艺、园林等大量植物类专业的知识背景,侧重植物类专业的需求,课程适当安排了对植物特有的代谢物质和途径的讲授,各类举例也多选择植物研究对象。这一特点在同类课程中较为难得,有望为农林院校或植物类背景的学生提供更多参考。
③ 教学水平有保障
任何课程设计最终都要通过教学呈现,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是该慕课的重要保障。参与慕课讲授的生物化学教学团队是以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为依托,围绕学生的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组建形成的,其中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全国优秀教师,又有专业突出的青年教师。在陈玉惠名师工作室的带领下,团队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团队成员热爱教学工作,对生物化学教学有独特的理解与感悟,善于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帮助基础欠缺的学生理解知识点,在各个级别的理论及实践教学比赛中都取得过不俗的成绩。该课程根据主讲教师的教育背景及学科专长,对具体录制内容进行合理分工,充分发挥了团队成员的专业特长,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还原课程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