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日益走近国际舞台的中心,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学习和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发展历史十分必要。《当代中国外交》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奠定、抗美援朝时期的中国外交、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发展、两次台湾海峡危机与中美大使级会谈、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努力、中苏关系破裂、中美关系缓和、建立反对霸权主义的统一战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方针、扩大国际影响与和平发展道路、睦邻外交、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内容。全部课程分为16章。夏莉萍负责第1、13、14、15、16章的讲授,并负责课程的总体设计和统筹安排;梁晓君负责第6、7、8章的讲授;李潜虞负责第2、4、9、11、12章的讲授;陈实负责第3、5、10章的讲授。
当代中国外交是外交学院的传统核心课程,有着深厚积淀。在几代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程建设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果。外交学院是新中国最早开展当代中国外交教学的高等院校。1957年,外交学院中国对外关系教研室成立。1965年,内部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1949-1960)编写完成。1988年,由外交学院中国对外关系教研室教师共同编写的《中国外交史》系列正式出版,成为中国首次正式出版的中国外交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影响广泛。1995年,由谢益显教授主编的教材《中国当代外交史》正式出版,此后又在2001年和2009年两次补充再版。1998年,为配合教学工作,课程组与电视台合作制作了系列文献纪录片和爱国主义专题教育片——《新中国外交风云》。该课程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7年,外交学院中国对外关系教研室的教师又共同编写了新教材《当代中国外交十六讲》。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教师完成了多项与课程相关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产出了丰富的学术成果。自1957年以来,围绕当代中国外交这门课程在外交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薪火相传、具有优良学术传统的教师队伍,其中一些教师还在我驻外使馆、外交部相关司局和国际组织中参加过外交一线的工作。他们将外交实践工作的经历融入到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