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是观照自然的情感记录与心灵感知的意象表达的融合。而临摹、写生、创作是中国山水画教学环环相扣的主体课程,它们之间相互依存而循环往复,构成中国山水画研习循序渐进的重要途径。自然形态的客观存在是研究古法,直面人生、创造自我的本源,同时又是艺术本体建构和笔墨语言生成的外部参照。通过经典解读、技艺研习、学理认知,并以洞察自然、感悟自然、创造自然的方式,将“以物观物、以眼观物、以心观物”的人文知性加以层层推进,融天地与本我、汇创造与心象,使独立精神和艺术境界得以自由释放。
宋元时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历史的巅峰,高峰林立,宗师辈出,影响深远。本课程通过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南宋夏圭的《溪山清远图》、元初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元末王蒙的《青卞隐居图》等四幅经典山水画作的解读和临习,并由此延伸为对应自然、体察万物的山水画人文价值体系的建构,串联起传承与拓展之间的精神本质与核心思想。所谓“以元人之笔墨,运宋人之丘壑”,正是我们借鉴前人、承古开今的活水源头。追本溯源、固本培元的前提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写生为因,创作为果,学习山水画应在体验自然物象中转化传统笔墨思维,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造才情。外物炫心,触景生情,境由心生,“观物”与“体象”不相为碍,与心之通内外、观世界,皆能主宾相照,物我兼成。观天地而立本心,“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心象迹化,取决于画家面对自然的观物方式,自然观决定了方法论,这也是山水画视通万里、与心徘徊的主佐合一的生命力所在,也是艺术创造过程中笔墨境界、人文境界、生命境界的不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