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护理学基础》是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主要研究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链接基础护理知识与临床护理技能的桥梁课程。因此,《基础护理学》在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础护理学》其前导课程为:《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导论》等,其后续课程为:《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
本课程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总课时136学时,其中理论课程64学时,实训课程72学时。本课程一共分为15章,以护士执业综合素质为核心,将教学内容分为五大块。模块一入出院护理、模块二安全护理、模块三生活护理、模块四治疗护理、模块五生命支持,项目安排及学时分配见下表。
模块
项目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总学时
模块一
入出院护理
项目一
第一章 医院和住院环境
4
4
8
项目二
第二章 入院和出院护理
2
2
4
项目三
第六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10
6
16
项目四
第十五章 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
2
4
6
模块二
安全护理
项目一
第三章 舒适与安全
4
2
6
项目二
第四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4
10
14
模块三
生活护理
项目一
第五章 清洁护理
4
4
8
项目二
第七章 饮食护理
4
4
8
项目三
第八章 排泄护理
6
8
14
模块四
治疗护理
项目一
第九章 药物疗法与过敏试验法
8
10
18
项目二
第十章 静脉输液和输血
6
10
16
项目三
第十一章 冷热疗法
4
2
6
项目四
第十二章 标本采集
2
2
4
模块五
生命支持
项目一
第十三章 病情观察和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
2
2
4
项目二
第十四章 临终病人的护理
2
2
4
合计
64
72
136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前后课程的衔接,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2.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能应用护理程序理论指导护理工作;
3.具备较强的职业防护意识与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学生能初步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2.能够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的需求;
3.能正确执行医嘱、规范书写护理文件。
(三)素质目标
1.确立积极的专业态度、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护士职业道德及职业情感,增强职业认同感;
2.培养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严谨慎独的系统性思维能力;
3.培养较高的社会科学素养;
4.树立高度责任心、爱心、和同理心,引导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5.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奉献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各项基础护理操作的流程与标准。
本课程的难点是:基础护理操作的正确实施。
为了更好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着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让学生仔细观摩教师示教或教学视频,创设教学情景。
为突破技能难点,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角色扮演、分组练习等方式开展实训教学,同时教师不断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突破难点。
五、课程设计
(一)设计理念
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护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相融合的原则,全面体现和落实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课程教学的目标和组织,与护理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体现夯基础、强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课程教学理念。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基础性与发展性相互协调,课程的内涵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与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
(二)设计思路
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技能训练与临床岗位需要“零距离”对接,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病人的护理需求。
六、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法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果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势必会使课堂走向僵化、枯燥,失去它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基于以上因素,我们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实验法、技能操作考核法。
(二)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发挥课件和触摸屏等教学录像的作用,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利用各类护理仿真模型、仿真护士站、模拟病室、护理演练室等,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七、教学资源
(一)教材资源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周春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护理学》(第4版),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本教材符合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发展需要,贴合临床实际,知识点全面,与护士职业资格考试接轨。难度适合专科学生的水平,也符合专升本的要求。
(二)其他教辅资源
选用《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基础护理学习题集》;在实验教学上,使用校本教材《临床护理综合实训》及张美琴主编《护理综合实训》。
(三)数字化教辅资源
基础护理学课程组分工协作,完成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数字化教辅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为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四)实践教学资源
1.校内实训基地
我院护理系拥有实训基地1382平方米,按照医院科室进行设置,拥有病床单元46个,设有护士站、抢救室、ICU、操作练习室、模拟大病房等。为基础护理操作提供了良好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
2.校外实习基地
护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4个,包括附属医院2所,教学医院2所,实习医院30所。能够满足护理专业学生教学、见习及实习。
八、课程特色
(一)教学做一体
引入临床案例,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线,培养综合职业素质为核心,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二)以赛促学
通过班级小组比赛、校内比赛、省级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职业风采、专业技能的舞台,为教师搭建展示教学成果、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促进教学水平提高,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三)利用微信、QQ、手机APP等软件帮助学生学习。
(四)课岗对接、课证融合。
依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完善理论考试命题方式,提高学生护士资格证考试合格率。
(五)培养职业综合素质
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里素质以及技能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