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view
Class Central Tips
東坡詞如秋夜的星光、月色,既遙遠又親近。我們以愉悅的心情展讀《東坡詞》,徜徉於〈水調歌頭〉、〈江城子〉、〈定風波〉與〈念奴嬌〉等作品裡,如晤故人,自能心領神會,除了可以看見天才駕馭技巧的藝術表現,更可貼近東坡的內在世界,親切感受一個偉大心靈的躍動,以豐富我們的生命境界,讓我們知曉如何在人情世界中尋得心靈的安頓。
Syllabus
- 課程資訊
- 本課程由臺灣大學劉少雄教授講授,旨在帶領大家賞讀東坡詞,兼顧作家與文體、情感與形式等多重詮釋面向,讓我們更了解東坡為詞的文學與人生意義,進而深入體察東坡的情意世界及其詞的美感特質。課程以影片的教學為主, 並搭配每週問題討論以及課後作業。
- 第一講:詞體與人情─東坡填詞的動因及其詞的特質
- 從文體的意義談起,進而論述詞作為一種抒情文體的特性與美感特質。有了這些認知,我們才能體會文學形式與作家情感的關係,並據此以探討東坡填詞的內在因素,同時理解其「以詩為詞」的重要意義。
- 第二講:詞情的深化─東坡「淚」與抒情自我的顯現
- 以東坡的早期詞——杭州時期作品——為講授重點。自杭州的詞樂環境、人情風光到東坡此時的宦途失意、悲歡情思,逐次辨析東坡早期詞的創作歷程,理解他如何由寫景酬唱到遣情入詞。而送別詞和思鄉詞的佳作也讓我們見到了東坡詞中抒情自我的顯現。
- 第三講: 詞境的開拓─由〈江城子〉到〈水調歌頭〉
- 以東坡由杭州到密州途中及密州時期的作品為主體,見其自我紓解的努力與詞境的開拓。透過〈沁園春·赴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永遇樂·孫巨源以八月十五離海州⋯⋯〉,論述東坡清婉、雄豪詞風之形成;探析「十年生死兩茫茫」、「老夫聊發少年狂」兩首〈江城子〉,見其豪婉風格的確立;最後以〈水調歌頭〉為例,談東坡清曠詞風的出現。
- 第四講:時空的感喟─由〈永遇樂〉到〈洞仙歌〉
- 概論東坡密州徐州詞的時空意識,就時間、空間與自我的關係,分析東坡詞境的衍變。詳析〈永遇樂〉詞篇,體會其「古今如夢,何曾夢覺」的感嘆。簡述「烏臺詩案」,談論此案在東坡生命歷程的意義。本講的最後,則透過選讀〈洞仙歌〉,進一步體察東坡於黃州時期的時空意識。
- 第五講:文體的抉擇─由〈念奴嬌〉到〈赤壁賦〉
- 如何在自由與限制之中找到平衡?如何在變與不變之間覓得人生的定理?本講選讀東坡元豐五年的詞作〈念奴嬌〉、賦作前後〈赤壁賦〉,透過他對同一主題(赤壁)以不同文體(詞、賦)書寫的選擇,一則探索其情理掙扎、生命體悟,一則辨析文體抉擇的內外關係,從而了解文體的深切意義。
- 第六講:行旅的省思─由定風波到定風波
- 本講以〈蝶戀花〉、〈南歌子〉、〈寒食詩〉、〈定風波〉、〈浣溪沙〉、〈鷓鴣天〉、〈定風波〉等作品,依序帶領大家隨著東坡經歷人生的風雨晴陽,走過生命的幽暗深谷,觀察他如何在行動中體悟生命意義,在日常的行旅之中逐漸安定了心靈,悟得了「此心安處」的生命歸宿。
- 第七講:詠物與抒情─在物我交感中體證詞情的深度
- 本講主述東坡的詠物名篇:〈卜算子〉、〈雨中花慢〉、〈水龍吟〉、〈賀新郎〉、〈西江月〉,觀其詠物擬人、寫景述情,物事人情,若即若離,創立了新的抒情美典。從而體會東坡如何以詩的比興之法賦詞詠物,拓寬詞的內容,深化詞的抒情特性,更提升了詞的意境,並對後世影響深遠。
- 第八講:飄蕩與回歸─在人情世界中尋得心靈的安頓
- 詩詞的欣賞不只是瞭解意義,更是一種感動的歷程。我們讀東坡作品,讀到一種情理跌宕的姿態、一種生命境界的開拓,並深切體會此乃緣於對生命的熱愛與敬意。在課程的最終篇,我們將承續前面七講的脈絡,體會東坡文學中的悟境——如何在變與不變之中找到人生的定理?如何化解離情與鄉愁,尋覓真正的人生歸宿?且讓我們跟著東坡走一趟回家的路。
Taught by
劉少雄 Siu-Hung L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