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以文人園林為窗口,觀察中國古典文學如何處理人與空間的關係。中國園林自秦漢上林宮苑樹立規模,隨著歷朝社會文化發展,唐宋以降逐漸凝塑出文人園林的主要美學型態。園林營造出一個可居可遊的人文活動空間,相關的書寫活動亦蓬勃展開。本課程選擇具代表性的案例,觀察園主如何營造一個可居可遊的人文活動空間,並藉由詩文記存相關的審美經驗、精神意趣與人生觀省。
Overview
Syllabus
- 導論:走向文人園林
- 本講旨在透過對於中國古代園林發展史的簡要敘述,以及比較園林與山水性質的異同,對中國古代園林的發展及其與山水的關係有初步的理解。
- 導論:文學書寫與人地關係
- 本講旨在探討園林與文學二種藝文範疇之間交互涵攝的緊密關聯,並透過「人在園中」此一概念,說明園林主人的參與,如何將個別的物質建設與自然山水聯結成一有機性的關係網絡。
- 前行者的身影:陶淵明的歸返田園
- 本講旨在介紹六朝貴族莊園的性質,以及陶淵明如何由仕至隱,逐步在現實與內心建構園田空間、桃源世界,以至重構二度和諧的生命歷程,從中展現其後文人園林發展中人地關係的典型。
- 前行者的身影:王維的棲遊輞川
- 本講旨在介紹王維如何通過輞川別業的修建,探尋他對佛教哲理的省思;又如何在居遊之際,闡發自我對物象禪理的體悟,進而在隱居與仕宦之間取得自我生命的平衡。
- 漂泊:杜甫人生方向的追尋與修正
- 本講旨在介紹杜甫從求仕長安、經歷安史之亂到流離蜀地的生命歷程與相關詩作,展現其感時憂國的情懷,以及漂泊動盪之中如何體察自我與地景風貌的關聯,在無依中生發建構安棲地方的願望。
- 止歇:杜甫浣花草堂倫理關係的重構
- 本講旨在介紹杜甫在成都草堂安居的意義。結束秦州、同谷的漂泊,杜甫建構浣花草堂,重新經營家庭生活,體認物我和諧關係;並以詩人的身分重建自我價值與社群關係。
- 出走蟻壤:白居易廬山草堂的心 / 境對話
- 本講旨在介紹白居易的仕宦歷程及其廬山草堂的景象建構,透過相關詩文書寫,了解其面對人生挫折時如何透過園林經營予以回應,從中養護沖融恬淡的心境。
- 壺中天地:白居易履道宅園的江南風景
- 本講旨在介紹白居易回到洛陽之後,如何以江南物、江南境,營造履道宅園的空間意涵,並通過相關作品的研讀,觀看詩人如何通過對權勢利害的淡然捨離,追尋安穩自由的中隱生活。
- 期末評量
Taught by
曹淑娟 Tsao Shu-ch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