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内容详实、重点明确,采用专题形式进行讲授。课程组积极探索从传统的单一课堂讲授方法转变为多元化教学方法,把讲授法、讨论法、问题式教学法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生分组查阅文献、讨论、课堂讲授、师生提问等环节,充分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使教学的重点由单纯地传授知识、技能,转向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通过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发挥各种方法相互结合、灵活使用的优势,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主要讲授财务报告概念框架、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及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复杂业务、金融工具会计以及当前会计实务热点专题等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问题,以期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运用会计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本课程有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内容的教学与学习,使学生充分理解会计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相互影响,拓展学术视野、提升形势分析与判断能力,增强民族自信、培养家国情怀。而且,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中,尤其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原则与会计职业道德中“诚信为本、不做假账”的理念贯彻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形成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教学范式,以构建富有中国元素和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本课程贯彻“大思政”教育观,课堂教学来源于中国管理实践和资本市场真实案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每个专题均结合实务案例进行具体分析,例如金融工具专题,在讲授金融工具基本特点之前,编入伦镍事件作为开篇案例,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相应特点。在阐述每个具体知识点时,会结合具体情况引入相关真实案例或者自编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如小米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雪球产品等等,结合知识点和实务案例提出相关的讨论题,以启发学生思考。在各个基础知识中穿插着拓展知识点阅读,主要是补充一些细小知识点以及会计准则的实时变化,例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就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进行实施后审议(意见征询稿)》等等,以丰富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研究思维。采用案例式的教学方式,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加深其对知识点的印象,而且还能使其更牢固地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并拥有分析与研究实际案例的能力。为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本课程从实务中选择了大量真实案例将其改编为思考题和教学案例,从而更好地解决了会计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例如,基于资本市场真实案例改编了“獐子岛存货疑云” “唯品会被指造假:收入确认方式真有猫腻”“康得新119亿造假案,其造假数额堪称A股史上最大造假案”等经典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