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一共分为十个单元,贯穿整个中国电影艺术史,将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与电影发展情况紧密结合,十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单元:1922-1927年,旧市民电影:言情片
第二单元:1928-1931年,旧市民电影:武侠片
第三单元:1932-1936年,左翼电影
第四单元:1933-1937年,新市民电影
第五单元:1934-1937年,国粹电影
第六单元:1936-1937年,国防电影
第七单元:1938-1945年,“孤岛” 与沦陷区电影
第八电影:1946-1949年,战后或恢复时期电影
第九单元:1950-1976年,共和国时期电影
第十单元:1977-2017年,新时期电影
本课程选取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进行观摩与讲解,同时配备有各个时期的概述性剪辑视频和代表性音频(如早期电影作品中的知名音乐),使学生对电影艺术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以早期电影为例,将选取《劳工之爱情》、《神女》、《风云儿女》、《小城之春》、《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经典电影作品进行分析和讲解,能让学生对中国电影历史有整体的认识和系统的把握,使他们既能准确地把握中国电影史的主要发展阶段和纵向脉络,又能了解和掌握中国电影史的两岸三地架构。学生在建立纵向历史架构的同时,又能够清楚地掌握各个阶段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导演和经典作品。
课程兼顾历史性、艺术性、学术性、普及性,既有专业电影知识的讲解,也不乏中国电影史常识的普及。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它能够覆盖不同专业与年级的学生,包括理工科学生在内,使学生们最大限度地领悟电影艺术的魅力,最大化地将高深的中国电影历史普及化。
关本课程在中国传媒大学已经开设多轮,以下是近三年来学生的教学评价:
2017年秋季学期:评教平均分:89.7,比较满意。学生意见:课堂内容丰富,学术性、艺术性与历史性的结合。
2017年春季学期:评教平均分:88,比较满意。学生意见:认真负责,审美水平有所提高。
2016年春季学期:评教平均分:80.38,比较满意。学生意见:老师为人端正、博学广闻,风趣幽默,也教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2015年秋季学期:评教平均分:82.26,比较满意。学生意见:要求严格、拓展性强,教师具有很强的课堂感染力和人格魅力。
2015年春季学期:评教平均分:83.81,比较满意。学生意见:讲解透彻、语言幽默、课堂气氛较好。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主要讲授中国电影从无到有、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整个历史进程,详细讲解中国电影史的发展脉络、美学风格的演变。同时还将分析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类型、导演和作品,有史有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轨迹与艺术规律,熟悉各个历史时期电影艺术创新的成就。学习中国电影历史也能了解中国电影产业、电影事业走过的百余年艰辛曲折的历程和中国电影人的执着追求,从而对发展当下的电影产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有所借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广泛吸收百余年中国电影创作的丰富经验,为学生将来从事电影行业的工作提供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开设能够更好地配合学校的专业教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整体素质,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
第一单元:1922-1927年,旧市民电影:言情片
第二单元:1928-1931年,旧市民电影:武侠片
第三单元:1932-1936年,左翼电影
第四单元:1933-1937年,新市民电影
第五单元:1934-1937年,国粹电影
第六单元:1936-1937年,国防电影
第七单元:1938-1945年,“孤岛” 与沦陷区电影
第八电影:1946-1949年,战后或恢复时期电影
第九单元:1950-1976年,共和国时期电影
第十单元:1977-2017年,新时期电影
本课程选取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进行观摩与讲解,同时配备有各个时期的概述性剪辑视频和代表性音频(如早期电影作品中的知名音乐),使学生对电影艺术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以早期电影为例,将选取《劳工之爱情》、《神女》、《风云儿女》、《小城之春》、《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经典电影作品进行分析和讲解,能让学生对中国电影历史有整体的认识和系统的把握,使他们既能准确地把握中国电影史的主要发展阶段和纵向脉络,又能了解和掌握中国电影史的两岸三地架构。学生在建立纵向历史架构的同时,又能够清楚地掌握各个阶段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导演和经典作品。
课程兼顾历史性、艺术性、学术性、普及性,既有专业电影知识的讲解,也不乏中国电影史常识的普及。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它能够覆盖不同专业与年级的学生,包括理工科学生在内,使学生们最大限度地领悟电影艺术的魅力,最大化地将高深的中国电影历史普及化。
关本课程在中国传媒大学已经开设多轮,以下是近三年来学生的教学评价:
2017年秋季学期:评教平均分:89.7,比较满意。学生意见:课堂内容丰富,学术性、艺术性与历史性的结合。
2017年春季学期:评教平均分:88,比较满意。学生意见:认真负责,审美水平有所提高。
2016年春季学期:评教平均分:80.38,比较满意。学生意见:老师为人端正、博学广闻,风趣幽默,也教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2015年秋季学期:评教平均分:82.26,比较满意。学生意见:要求严格、拓展性强,教师具有很强的课堂感染力和人格魅力。
2015年春季学期:评教平均分:83.81,比较满意。学生意见:讲解透彻、语言幽默、课堂气氛较好。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主要讲授中国电影从无到有、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整个历史进程,详细讲解中国电影史的发展脉络、美学风格的演变。同时还将分析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类型、导演和作品,有史有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轨迹与艺术规律,熟悉各个历史时期电影艺术创新的成就。学习中国电影历史也能了解中国电影产业、电影事业走过的百余年艰辛曲折的历程和中国电影人的执着追求,从而对发展当下的电影产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有所借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广泛吸收百余年中国电影创作的丰富经验,为学生将来从事电影行业的工作提供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开设能够更好地配合学校的专业教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整体素质,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