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国鞋类产业链呈现出较为完整的状态,各种产品的品种也较为齐全。中国早已经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鞋类制造大国。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市场现状也正在发生着快速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所承担的角色也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体现出由“生产制造型”向“设计研发型”,由“大而多”向“强而精”的转变趋势。产品设计创新、高端材料研发、高新科技手段等环节就显得日益重要。
在世界范围内,鞋子的种类十分丰富,这就为我们从事鞋类设计开发的设计师群体提供了极好的视觉研究资源。纵观历史发展,丰富的产品种类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世界各地差异化的地域文化、制造手段以及各具民族不同的服饰审美情趣。随着历史的发展,其中有些种类的鞋子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经典;有些种类会在当今社会偶然出现成为流行元素;有些种类则成为小众品类或逐渐泯灭在历史尘埃中。我国的服饰文化在近代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快速完成了从民族传统服饰向现代化服饰显著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势必进行了新文化、新元素的吸收和学习。这些新的非本土服饰元素很多是来源于其他区域或民族的文化。如果对服饰文化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很可能会造成使用的错误,令人贻笑大方。尤其是从事鞋类设计行业的设计师,更是要了解并熟练掌握源自不同文化的鞋类经典款式及其相关的背景文化,避免出现设计语言的“张冠李戴”、“南辕北辙”。
虽然我国的制鞋行业十分庞大,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教育领域中,鞋类设计或服饰品设计始终未达到与产业规模相匹配的规模程度。2015年以前,我国教育部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名录中未出现相关专业名称。与服装设计专业的开办相比,全国开设鞋类设计等相关专业的院校要少得多。通过多方努力,2015年教育部高职专业名录中增设了“皮具艺术设计”专业名称,但在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名录中仍然未有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本行业设计人才的培养能力还无法满足产业发展。
老一辈的制鞋行业前辈为我国的制鞋行业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他们出版了许多高水平、高技术含量的专业著作。与其时代发展相适应,这些著作多为工程类、工艺技术类、设计方法类、品牌认知类。本课则主要是旨在桥接东西方鞋类设计文化,帮助读者和行业从业者了解经典、学习经典、使用经典,进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设计创新。任何一个门类的学习都有一个由浅入深、先行后续的顺序,例如:学习书法的时候没写过楷书的就入手学写行草是不正确的顺序。不了解、没读懂鞋的经典款就进行所谓的“设计创新”也是一种学习程序上的“大跃进”。没有“温故”何来“知新”?
我国和欧洲设计发达国家相比,在设计工作环节存在较大差异。时至今日,我国行业里广泛使用的仍然是以“借鉴、改良、拼凑”为主的“传统设计方法”。这源于我国制鞋行业长期以来所扮演的“生产者”的角色和赖以生存的“来样加工工厂模式”。相对于欧洲设计强国“原创型”的设计开发流程而言,我国基于“工厂模式”的产业要求庞大的产品数量和丰富的产品种类,没有时间去开展周期较长的“原创”设计开发。长时间以来只能追求设计的“短、平、快”。由于时代的进步,我国制鞋产业正在发生着一次新老模式的迭代。原创设计开发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设计源自文化,要做好现代设计必须对设计文化追本溯源。打通东西方设计文化的隔阂,运用正确的设计语言诠释设计师的设计主张。
本课期望为国内新一代鞋类设计师收集、解读经典设计语言,形成行业认知,快速由“行外”进入“行内”。
由于时代和行业的飞速发展变化,很多知识实时发生着更新换代。同时由于专业水平有限,课程难免会出现知识不准确、不充分或谬误之处,真诚欢迎广大行业同仁批评指正,以期日臻完善。我们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