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内容
视觉形态语言训练是一门学习艺术设计的必要基础课,这门课课科学的融合了造型基础素描训练、平面构成知识以及视觉形态基础的课程内容。我们将向学生提供全面的而非教条主义的训练。使学生具备视觉传达的基本素养。
课程从艺术初学者的理解程度入手,采用先具象后抽象的总体教学设计。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有的具象思维进入到视觉分析的体系之中,利用具象绘画以及照片图片讲解构成原理。在学生掌握和理解了视觉形态构成知识之后,向学生讲授由具象转化为抽象的思路和方法,并讲解抽象形态的构成关系,形成新的画面秩序。本门课能很好的衔接设计专业课的内容。
课程的具体内容包括:首先,让学生对现实中的各种物体形态进行细致的观察,使学生摆脱之前对事物僵化、概念的观看方式。其次,带领学生从艺术的基本元素开始详细的对视觉形态进行考查。并掌握视觉形式构成的基本原理,在此之后,讲解明暗的因素,空间、光影及如何绘制草图等知识。最后是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转化,形成抽象的图形思维。
二、课程的创新点:
本课程的教研团队,根据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定位,改造了之前依赖感性传授的缺乏科学系统知识的教学方法。
首先,在教学设计上,借鉴先进国内外的教学体系和相关教学设计与艺术理论,完善了课程设置,设置了符合视传专业需求的基础课程,让课程与之后的专业课程形成统一的体系。体现先进性。
其次,在知识内容上,对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细化研究,真正做到有效的讲授。对教师反馈的基础问题,以及学生在之后的创作中体现出的知识欠缺,在本课程中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最后,在教学方法上,教研团队积极进行教学质量的改善,通过互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多一些机会消除对知识的疑惑。利用各种辅助方法反复讲解知识点,提升课堂效率,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三、课程团队的主要成员有:
曲木子:鲁迅美术学院讲师,课程主持人,负责课程的统筹、讲授工作以及后期制作平台管理等工作。主要业绩:获得中国新锐画家大奖银奖;辽宁省青年美展优秀奖。于北京利阿贺拿画廊和上海艺术景画廊举办个展,并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联展。作品被何香凝美术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
杨兆明:鲁迅美术学院讲师,负责课程的讲授工作以及题目制定工作。主要业绩:“辽宁省第九届教育软件大赛”获高等教育组一等奖;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赛海报类银奖。辽宁省第十二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高等教育组多媒体课件二等奖; 作品入选第12届日本富山国际海报三年展 。
马俊: 鲁迅美术学院讲师,负责课程的讲授、学生作业批改统计工作。主要业绩: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室内建筑师。高级景观设计师。作品“孤岛”入选第三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作品“丝路长歌”入选第十三届美展。室内设计作品参加东京学艺大学作品交流展。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宣传画网络展最佳作品。辽宁省美术家协会招贴网络展优秀奖。
刘东明: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负责课程的框架策划以及课程内容的咨询指导。主要业绩:全国第四届室内设计大展银奖;第二届欧典杯全国居室设计大赛银奖。 建筑师杯首届全国家具大赛佳作奖。 全国节能减排招贴设计大赛优秀奖。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奖优秀奖。
张天一:鲁迅美术学院教授,负责课程内容督导以及讨论区问题的提出和互动。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委员,鲁迅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获得中国优秀品牌形象设计奖、“中国优秀品牌设计奖”。辽宁省第五届教学成果奖。
这门课将为学生成为具有卓越专业素养的、有创造力的优秀设计师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