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坚持“三个注重”的原则。一是注重课程模式建设,重点是“教什么的问题”,旨在打造一流教学内容和一流教材。为此,需要基于网络与信息安全法治建设的实际需要,进行理论总结和课程开发,构建课程的理论体系;需要根据专业特性和学生特点,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序化课程、建立课程标准并转化为课程的教材体系。二是注重教学模式建设,重点是“如何教的问题”,旨在形成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方法和一流教学管理。需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手段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探索,形成契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行为系统,构建课程的教学体系。三是注重课程思政建设,重点是“为谁教的问题”,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法治人才。《网络与信息安全法》的课程教学设计以及特色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理论体系建设
本课程坚持以需求为动力,基于“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的辩证关系,以更具个性、更能包容、更接近实践和实战的领域法学思维实现与部门法学的同构互补,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安全与发展一体两翼”的国家战略,主动对标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对于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构建网络安全战略与网络强国战略两翼齐飞、网络空间治理与经济社会智能化转型双轮驱动、网络与信息安全维护与网络与信息技术创新同步推进、网络空间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协调一致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法治理论体系,完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制度、规则体系、方法体系和运行机制。
(二)教材体系建设
本课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立足领域法、综合法和保障法的功能定位,贯彻“过程控制”和“协同治理”的制度理念,衔接法学体系与法律体系,贯通理论研究与实战应用。以宏观层面的网络空间主权、网络空间管辖、网络数据主权,到中观层面的重要数据流动安全;到微观层面的个人信息与数据隐私保护,以网络法学、信息法学和数据法学的三维模式,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立法框架、法律适用、战略策略等问题进行结构性、系统性、创新性解读和应用,师生共同探究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科学的理论内核,注重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衔接的梯度性、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渐进性,厘清本课程在课程群之中的定位,形成本课程较为稳定、较为完备的教材体系。
(三)教学体系建设
本课程坚持以创新为手段,在内外协同、引育结合的基础上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将结合前期慕课建设和教材建设成果,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假期调研与文献综述相结合、互助式学习与配对式答疑相结合、学习与研究相结合、作业与课题相结合等教学研一体化、混合式教学方式来创新课堂教学生态,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学生应完成课前慕课学习(基础型课程)和文献综述、案例研习或网络与信息安全专项调研报告(拓展型课程),内化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在对学科知识体系有较为完备的把握的基础上,与任课教师共同确定并完成研究选题(研究型课程),提升实操能力,实现教、学、研、做相结合。根据随机分组,建立学习小组内同学点对点互助学习和团队作业按贡献度积分模式;根据专题内容,建立配对式答疑机制和平时作业刷分机制;根据选题内容,在教学团队之中匹配教师指导学习小组的课题,建立师生互动、合作攻关的教研一体化教学体系,打造教学研共同体。
(四)课程思政建设
本课程坚持以育人为目标,将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法的最新立法成果、研究成果和域内外典型执法案例、司法案例提升教学质量,结合当前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复杂多变和网络信息安全关联渗透的科技背景,主张政府、社会、企业和用户等多主体之间形成动态的、合理的权责关系,增强法学专业研究生的网络安全法治意识,提升运用网络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培养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野,引导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是基础”“核心技术是关键”“综合治理是依托”“依法治理是根本”“清朗空间是生态”“统筹协调是武器”等基本观念,练就以“法律战”应对“科技战”“网络战”的法应用能力,实现课程思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