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门课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生理代谢、遗传、生态、对自然界物质的转化和循环作用、以及微生物在环境监测、废水、固废及废气的处理及水体和土壤的修复等方面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具备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中的作用及其原理、了解当今环境微生物学的新成果和新技术在环境科学和工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多学科的创新思维方式,促进学科交叉和知识迁移。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微生物学基础知识背景,掌握如何将微生物学的知识应用于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工程的问题解决方案中,培育一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Overview
Syllabus
- 绪论
- 第一讲 什么是微生物
- 第二讲 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
- 第一章 微生物形态结构
- 第一讲 微生物的基本形态
- 第二讲 细菌细胞的大小和显微镜的使用
- 第三讲 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
- 第四讲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
- 第五讲 细菌的结构——细胞膜等
- 第六讲 细菌的特殊结构
- 第七讲 原核微生物的其他代表类群
- 第八讲 真核微生物-酵母
- 第九讲 丝状真菌
- 第十讲 藻类
- 第十一讲 原生动物
- 第十二讲 古生菌
- 第二章 微生物的生长遗传
- 第一讲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 第二讲 培养基种类
- 第三讲 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
- 第四讲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 第五讲 微生物生长的规律
- 第六讲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 第七讲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 第八讲 化能自养与光合作用
- 第九讲 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
- 第十讲 基因突变及修复
- 第三章 环境中微生物的行为和作用
- 第一讲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存在
- 第二讲 极端环境微生物
- 第三讲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 第四讲 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
- 第五讲 微生物驱动的氮磷硫循环
- 第四章 微生物环境监测技术
- 第一讲 水质的细菌学检验技术
- 第二讲 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的微生物监测技术
- 第五章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
- 第一讲 糖类物质的降解
- 第二讲 脂类、蛋白、石油类的微生物降解
- 第三讲 金属的微生物转化
- 第六章 水体中污染物的处理
- 第一讲 活性污泥法
- 第二讲 活性污泥法处理原理
- 第三讲 生物膜法
- 第四讲 厌氧活性污泥法和厌氧生物膜法
- 第五讲 水中污染物的联合处理和微生物生态处理技术
- 第六讲 微生物脱氮技术
- 第七讲 新型脱氮工艺
- 第八讲 微生物除磷技术
- 第七章 固废和废气的微生物处理技术
- 第一讲 固体有机废物的处理技术
- 第二讲 卫生填埋
- 第三讲 气体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处理技术
- 第八章 微生物修复技术
- 第一讲 微生物修复技术
- 第二讲 土壤和地下水微生物修复
- 期末考试
Taught by
Xiao 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