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病理学面对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涵盖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临床病理学、病原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外科学、口腔医学、神经病学等专业。
一、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聚焦学科研究领域的热点,密切追踪学科发展前沿,理解分子病理学、细胞分化及干细胞、炎症过程、感染、免疫、肿瘤发生与演进、器官与纤维化以及重大疾病的病理学前沿及分子机制。
2.能力目标:掌握常用分子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具有运用分子病理学技术完成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内相关研究生课题或项目的研究能力。
3.综合素质:依据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具有独立或在导师指导下提出课题,独立解决课题实施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开题报告、阶段总结报告、结题报告及最后撰写论文的综合素质。
二、知识体系结构及对应课程学时
1.基础内容板块:
(1)分子病理学概论(3学时)
(2)急慢性炎症的分子病理学基础(3学时)
(3)血管发生的分子病理学基础(3学时)
2.学科进展板块:
(1)肿瘤研究的新进展(9学时)
(2)器官纤维化的形成与逆转(3学时)
(3)免疫病理(6学时)
(4)感染病理学(3学时)
(5)细胞的死亡(3学时)
(6)细胞分化与再生(3学时)
3.临床病理板块:
(1)心血管系统疾病(3学时)
(2)消化管疾病(3学时)
(3)肝脏及胰腺疾病(3学时)
(4)女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3学时)
(5)内分泌疾病(3学时)
(6)神经系统疾病(3学时)
三、教学特色
1.以当前的研究热点为主线,充分反映学科新进展
本课程聚焦研究领域的热点,密切追踪学科发展前沿,将基础与临床、基本理论知识与科研新进展有机结合,为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指导依据。
2.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将疾病的前沿研究热点与病理学科特点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病理学桥梁学科的特点,将病理知识与基础、临床及科学研究有机联系起来。提倡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及问题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形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整合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强化病理实践能力
病理学系已构建超星学习通课程平台、病理教学数字化平台、远程病理会诊平台以及病理诊断中心和生命形态科学馆等多层次病理实践教学平台,开展病理基础与临床技能竞赛、早临床专业实践、病理读片会、暑期病理实践等项目,将病理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课程考核方式
1.终结性评价:占60%,以名词解释,简答题和问答题为主。
2.形成性评价:占40%
(1)考勤占10%;
(2)基础知识考核占10%:在每章节结束的时候布置作业,督促学生对授课内容进行及时复习;
(3)课堂讨论或随堂小测占10%:对研究的热点进行课堂讨论1-2次,每章节结束进行随堂小测;
(4)实践能力考核占10%:通过病理数字化平台和远程病理会诊平台进行数字切片和病理大体标本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