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非电气类各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以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为主要内容,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能够对电类课程的技术素养及工程技术应用能力有所提高,使得学生在学习后续课程、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以及科学研究工作时,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能够提高工程素质和增强创新意识。
对先修的要求:本课程是工科非电类专业必修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为本课程提供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获得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后续学习与电类知识相关的课程提供必要的技能储备及技术方面的支持,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社会实践上有所提高。
对后续的支撑:《电子技术》是工科非电类专业必修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电工技术在国防建设、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本课程既包括系统理论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于非电专业的学生,在教学上采用重基础、重应用,轻理论推导,轻原理分析。课程立足于电子技术应用,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应用能力培养。并注重理论与实践、原理与应用相结合,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基础上与实践联系、注重技术应用,做到既为学生后续课程服务,又能直接服务于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可为将来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也可以为电类实践课程、毕业设计等奠定电子技术基础。
通过学习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工程素质和增强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2.课程特色
《电子技术》课程根据 2016 年中国高等学校电工学研究会制订的《“电工学”课程基本要求》,并参照其它高校电工学教学大纲,多次修订了教学标准,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要求,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电子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重点、难点上均有区分,并分别具有不同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教案、课件等;同时为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根据学生整体素质特点,在维持原结构不变的前提下,为避免导致大学生知识量过少、知识面过窄、知识理解过死的被动状况出现,本着使学生增长知识、增长能力的教学目的,调整部分概念重复、原理重复的内容为自学内容,在课程中大量引入工程实践案例,生动课堂教学内容,并通过引导学生自修的方式增加一些新概念、新技术的了解和学习。
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技术应用,使学生初步具备电子电路的设计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研究态度和积极的创新精神,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好电子技术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
《电子技术》课程是高等理工院校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面向多个非电类专业大类的学生开设,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工程性与先进性,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课程思政教育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中立德树人,德育优先培养目标的导向性环节,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以及把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主要方式。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于学习人数众多的《电子技术》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合到《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体系中,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进入大学的专业课学习,使得学生通过《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能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拓展科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从而弘扬大国工匠精神,鼓励学生实践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工程质量意识、工程规范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与实践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