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生产环境》课程面向园艺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园林技术等高职专业学生,同时也适用于现代种业技术、智慧农业技术、设施园艺等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根据园艺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和生产需求,掌握园艺植物生产环境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自2005年进行课程改革以来,将《农业气象》、《土壤肥料》、《土壤微生物》三门课程融为一体,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对内容进行了删减与融合,并体现了当前园艺植物生产的新技术、新成果。该课程体现了以下特色,一是在课程内容中,将农业气象、土壤、植物营养、微生物方面的知识进行提炼,有机整合,相互融合,充分体现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二是在充分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进行了充分体现。三是优化了课程体系。本课程以园艺植物生产中的各个环境因子为模块,顺序的安排上充分考虑了环境因子间的相互作用,例如由于太阳辐射会使土壤温度升高,所以在安排顺序上进行了体现,整个线上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园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光照、温度、水分、微生物、土壤、营养、气体因子各模块,每个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注重知识的结构与深度,突出技能培养,每个模块总体思路是环境要素的分析与调控(或应用),特别加强相互间的启发式衔接,有利于后续《蔬菜栽培技术》、《花卉栽培技术》、《果树栽培技术》等课程的学习。
通过《园艺植物生产环境》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与所需光照、温度、水分、微生物、土壤、营养、气体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掌握生产中农艺措施与环境因子间的作用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规范测定与分析环境因子各指标的能力(如光照强度、土壤性质、微生物培养等),以及具有积温、水分含量、肥料用量等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制定园艺植物生产计划、灾害性天气防御技术方案的能力。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精神,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增强科研创新意识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人才。
《园艺植物生产环境》课程组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均为“双师型”教师。教师团队成员积极开展教研与科研工作,近年来先后主持、参与各级教研与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获得自治区教学和科研各级奖励8项;育成新品种或制订自治区地方标准20余项;出版专著或教材20部;获批专利和软著25项;担任自治区专指委委员或学术委员会理事等职务,通过多年的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得到进一步优化,目前《园艺植物生产环境》采用理实一体化、信息化混合教学模式。主要采用项目导向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课堂学习、观察分析、实践操作等途径掌握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国家级敕勒川现代农业产业园实践教学基地,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下以实践为主,线上以重要知识讲授、讨论、答疑、测试、作业布置、头脑风暴等活动为主,并通过上传至平台丰富的资源,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的巩固学习,实现了课程信息化的混合式教学。在教学中,以加强学生“三农”情怀教育、“知农爱农”情怀教育等思政教育贯穿在课程教学全过程,持续培育学生良好品德与专业素养。